輸入法,乃是世界上方塊字所專屬的名詞。在今天的資訊時代裏,人們對中文輸入的需求,日漸殷切。漢字,迥然不同於拼音文字,它的特色之一是在表義的形符。它更是一種由形狀多樣極富變化的筆劃,所構成的文字。雖然它具有許多的優點,使其能光耀寰宇,唯獨對現代科技的產物~電腦,輸入時遇著極難突破的瓶頸。那就是學習的難易度,和輸入的速度,常常不能兩全其美。中外有許許多多的人,都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。他們每個人所獲得的成果,其實就是完成了一項,中文系統的驅動程式。
第一節 漢字結構與輸入法
漢字的誕生,有著象形﹑指事﹑會意﹑形聲﹑轉注及假借等六書法則的脈絡可尋,此乃盡人皆知的事實。而六書與輸入法,關係之密切,卻鮮有人注意。妙通輸入法所擬的三種編字碼的方法,即部首取碼法﹑分離取碼法及字根取碼法,偶然地與六書的特質,若合符節。
象形字是畫成其物,隨體詰詘。如:人﹑日﹑月﹑山﹑水等;指事字是視而可識,察而見意,如:上﹑下﹑本﹑末﹑刃等。這兩類的字,都是基本字根。它們編碼的方法,正是字根取碼法。
會意字即比類合宜,以見指撝。如:武﹑信﹑安﹑美﹑妙等;形聲字是以事為名,取譬相成。其部首表形意,偏旁表音聲。如:江﹑河﹑杪﹑紀﹑映等。這兩類的字,全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字根所組成,其對應的編碼方法較富變化。有以分離取碼法編碼者,如:武﹑美﹑朋﹑明﹑奮等;也有以部首取碼法編碼者,如:江﹑信﹑安﹑紀﹑杪等。至於轉注﹑假借這兩類的漢字,分別是一義多字,與一字多義的文字擴充法則,站在字形的角度來看,並無產生「新字」,所以就輸入法的觀點而言,無關宏旨。現在,要詳細論述妙通輸入法,我們就先從字根取碼法開始。
第二節 字根(Root)取碼法
一漢字,若能成為另一漢字的一部份時,本輸入法將此種字稱為「字根」。如:「慮」是濾字的字根,它又含思字。而思字是由「田」與「心」兩個基本字根所構成。一個漢字,若按下節所述之字形分離原則,不能再分出另一漢字者,本輸入法將它稱為「基本字根」。如:山﹑水﹑日﹑月﹑口﹑目
﹑心等。依此定義,則反﹑去﹑百﹑皮﹑步﹑…等,即非基本字根。而非屬漢字僅為一簇筆劃者,如:气
﹑厂 等,本輸入法稱它為「字形」。
字根取碼法,就是把筆劃互相接觸的基本字根,整個字看成一體來取筆劃的意思。玆將字根取碼的條件與方法,分述於後。
一﹑字根取碼的條件
凡屬基本字根的漢字,無法以分離法則(見分離取碼法)加以分離者,即以字根取碼法編碼。如:心﹑內﹑水﹑來﹑飛等。
二﹑字根取碼的方法
將整個字取其首﹑次及尾筆即可。整個字的筆劃,若在三筆以下者,即按筆順取碼。如此可得一至三碼,如:
人 GH
水
TVH 心 JRA 飛 RFE
來 CFH
第三節 分離(Apart)取碼法
分離取碼法,是把一個漢字分成兩部份,分別編碼後,再把它們合起來的方法。玆將分離取碼的條件﹑字形分離的原則與編碼的方法,分述如下:
一﹑分離取碼的條件
凡一個漢字,若按如下所述的字形分離原則,可分成兩部份者,即須以分離取碼法編碼。如:釋﹑師﹑量﹑覺﹑非﹑足﹑美等。
二﹑字形分離原則
(一)筆劃互相接觸之漢字
1.兩字根筆劃交叉﹑共用,或某字根三面以上,被某字形接觸者,不分離。如:臾(臼人)﹑重(千里)﹑田(十)﹑角(土)。以上各字皆應視為一體,不可分離。
2.若含有另一字根者,即應分離之,但分離時不留單一筆劃。如:「百」應分出字根「日」,而非「白」。其他如:丟(王)﹑矢(大)﹑舌(干)等。而天﹑自﹑良﹑正等字,則不可再分離出任何字根。
3.若有兩種分離方法時,取前面最大字根分離之。如:「克」應分出字根「古」,而非「十」。其他如:交(六)﹑卓(早)等。
(二)筆劃自然分離之漢字
1.若筆劃自然分離為兩部份者,即據以分離之。如:
竟(立)﹑查(杳)﹑帚(
)﹑乳(
)﹑兆(
)﹑穌(魚)
2.若筆劃從上而下,自然分離為三部份以上者,如下法分離之:



2.若筆劃從上而下,自然分離為三部份以上者,如下法分離之:
(1)若下有字根,逕取該字根分離之。如:
嘉(加) 壽(吋) 會(曰) 亨(了)
(2)若下無字根,則取上面首字根或字形分離之。如:
爵(
)
鬲(一) 黃(廿) 高(亠)

若筆劃從左而右,自然分離為三部份以上者,亦如上法為之:
聯(耳) 凝(疑) 獄(狺) 讎(誰)
3.筆劃若分離成內﹑外兩部份之形式者,兩者任一,不論
是否為字根,我們稱外面部份為「外圍」。所謂分內﹑
外,即一字根或字形的兩面以上,被另一字根或字形所
包圍之意,不論
是否為字根,我們稱外面部份為「外圍」。所謂分內﹑
外,即一字根或字形的兩面以上,被另一字根或字形所
包圍之意,不論